澳大利亞“實用新型”專利的最後機遇 |
澳大利亞創新專利(innovation patent)類似於香港的短期專利和內地的實用新型專利,其保護期限為8年,無需經過專利性實質審查。 |
對於本身創造性不是非常強勁的發明創造,創新專利更容易得到授權。而不需要提實審就能獲得授權,一方面來說,可以等到發現被侵權或者計畫進行轉讓許可時再請求實審;另一方面,如果後續申請人基於某些原因的考慮,放棄這項專利,那也就避免了浪費實審的費用。 |
而這種授權快,成本低,效果強的實用新型類專利,卻在2021年8月26日起在澳大利亞被取消。其原因可能是創新專利被大公司用作扼殺競爭的戰略工具。大企業可以利用創新專利建立專利叢林,即圍繞中小企業的產品申請一系列創新專利,從而策略上扼殺中小企業的經營自由,使它們更難與大企業競爭。2017年,大企業和外國申請人獲得的有效的創新專利數量幾乎是中小企業的4倍。 |
又或许是因为創新專利的低標準阻礙了深層次的創新和競爭。低門檻的創新專利可能給中小企業的經營自由帶來不確定性,並侵蝕了中小企業對創新的信心和投資。每年澳大利亞企業要在創新專利上耗費大約1100萬澳元,卻無法激勵研發,大企業很大程度上阻礙中小企業創新。 |
雖然於2021年8月25日之後,將無法再提交全新的創新專利,但在該日之前提交的創新專利申請將繼續有效,直至其保護期限屆滿。那麼,是否錯過此日期的申請人再也沒有辦法申請創新專利了呢?實際上,仍有一條路徑可以提交澳大利亞創新專利,這也是最後的機遇! |
該方法是申請人可以在PCT國際申請公开之后,進入澳大利亞国家阶段之时,在澳大利亞遞交作為分案的創新專利申請。即需要有一項PCT的申請日(即國際申請日)早過2021年8月26日的申請在先,且PCT進入澳大利亞國家階段的期限尚未到期,就有機會申請。 |
綜上所述,把握最後的機會,盡早提交澳大利亞創新專利申請,一至两个月後,就能夠成為澳大利亞創新專利擁有人。 |
江炳滔律師事務所 2021年11月25日 |
江炳滔律師事務所 ©版權 BKT 2021 |
---|
專利師團隊

江炳滔律師 (LL.B., P.C.LL)
江炳滔律師事務所的資深合夥人 亞洲專利代理人協會會員,香港專利師協會副會長,香港工商品牌保護陣線,副主席及香港創新科技及製造業聯合總會的專利事務主席。他擁有超過二十年多年的專利訴訟官師經驗,擅長專利訴訟防,攻,守。同時為企業提供合乎經濟效益的專利註冊策略,包括起訴侵權人侵犯專利和取得專利生效性等等。在訴訟策略上尤為出色。

蔡永杰律師 (LL.B., P.C.LL)
主要負責為客戶策劃專利服務,包括理解客戶的實際需要,憑著豐富的經驗為客戶提供一個能全面保護客戶的發明的策劃。 透過「巴黎公約」和「專利合作公約(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簡稱 PCT」,企業可適當地以循序漸進的方法來在各國申請專利註冊,以節省費用。此外,蔡永杰律師亦負責專利訴訟。憑著專利訴訟的經驗,蔡律師可為客戶以實用經濟的角度提供專利訴訟策略。

陳業勝律師
2017年,陳律師成為一名專利代理人,擅長處理機械、機電、軟體(含商業方法)等領域的專利申請及維護。

李春榮專利師
撰寫專利文件和涉外專利的申請事務,同時处理無效業務、審查意見答覆、複審和專利行政訴訟工作,擅長領域包括自動控制、機械加工、半導體、空調設備、汽車、洗衣機、列印設備等。 於1996年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獲得機械工學學士學位。並於1999年畢業於北京工業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獲得機械工學碩士學位。精通中文、英語和日文。 2002年至2007年期间,分別在金杜律師事務所和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專利商標事務所從事專業代理工作。於2009年獲得律師資格,於2013年獲得專利代理人資格,现係中華全國專利代理人協會會員。2014年11月至2016年2月於中國專利(香港)有限公司就職。

陳達暢先生
擁有接近40年的商標和專利註冊申請服務經驗,為客戶提供快速標準程序的專利註冊服務,多年來在他手上處理過的專利註冊數以千計,陳先生專長於申延企業的專利至歐美國家,以合適和合理費用為企業專利申請護權。 陳先生曾在一國際大型律師行服務超過二十六年,擁有處理大型客戶檔案豐富經驗,尤其在處理客戶海外註冊方面。陳先生在本所服務其間,曾多次代表客戶出席註冊署聆訊,取得頗高成功率。

方心怡小姐(LL.B. LL.M.)
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法學院,在隨後開始的知識產權服務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專利申請、流程管理、時限監控及申請政府資助項目經驗,曾為很多中小企業客戶成功申請政府資助用於全球專利佈局。方小姐注重定制化的专利申请解决方案,致力於為客戶提供專業水準公道價格的知識產權服務,深受客戶好評。